保護和改善水環境是實現人水和諧的關鍵
1、人水和諧的基本特征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人水和諧是人類賴以生存基本的生態環境,是保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什么是人水和諧,怎樣實現人水和諧,這是一個涉及多層次、多系統,內涵十分復雜的問題。人遵循水的規律,水才服務于人。
1.1人與水生態的平衡性
水生態是一個大的循環體,從水循環的自身特性來講,由于水生態處于動態循環狀態,從理論上講水資源不會枯竭,實際上循環中的水資源和水生態其產生和補充是有限的,在人類活動不超出這種水生態循環限度時,才處于人水和諧狀態。其表現為,水資源取補平衡,水生態循環平衡。
1.2人與水環境的適應性
水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核心環境,水環境自然修復承載能力是有限的,當人類活動超出水環境承載限度時,就改變了人水和諧狀態,其表現特征為,地下水嚴重超采,水土流失,河道干涸,水環境污染等,古語講,天生地,地生水,水生人,只有人適應水環境,水環境適應人的生存,人在改造水的時候前提是人順應水才能達到人水互適,和諧相處。
1.3人與水功能的共利性
水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功能,它能飲用、能灌溉、能調節氣候、還能發電運輸等,可以說水無處不在,但是水功能的開發利用是有限度的,不超出水功能的限度,就能實現人保護水、水服務人、人水共利的和諧。
2、人水失和現狀及成因分析
人水失和主要是受人類活動影響和自然因素變化造成的,人水失和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自然災害頻繁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如洪澇、干旱、風暴潮、泥石流等災害都造成了水環境的惡化。歷史上洪澇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的巨大損失讓我們至今仍記憶猶新。就天津市而言,由于地處九河下梢、海河尾閭的位置,多年來處于無雨河干,雨大成患的狀態,尤其前幾年連續干旱,政府不得不多次引黃濟津,解決缺水的燃眉之急。
2.2水資源危機加劇
進入21世紀后,水資源危機已成為世界各國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墨西哥召開的第四屆水資源論壇上各國專家學者再一次提出了必須高度重視水資源的問題,現在全球約11億人喝不上干凈的飲用水,每年有310萬人死于不潔飲用水引發的相關疾病,而如果衛生設施條件能夠得到改善,可大大提升人的生存質量。
歐洲大約有4100萬人飲用水不足,還有8500萬歐洲人缺乏基本的排水、污水處理和衛生設施,而全世界用不上基本衛生設施的人有26億。發展中國家的婦女或孩子每天平均需步行6km到住地之外去取水。天津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370m3,只相當全國人均水平的1/6,是全國資源性缺水嚴重的城市之一,水資源問題已成為制約天津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
2.3人類活動影響巨大
人類的各種活動對水環境的惡化以及對人水和諧的影響近些年呈惡化趨勢。許多河流的源頭由于人類的亂砍亂伐,破壞了生態平衡,造成土地沙化,致使水土流失嚴重;各河系修建大量蓄水工程,致使上游截流,下游無水或長年干涸;一些入海行洪河道,由于常年無水下泄,造成河道嚴重淤積;許多地方無節制的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量機井出水減少和報廢,更為嚴重的是地面嚴重沉降,還引起海水入侵,淡水咸化、土地加重鹽漬化等;工廠排放不處理、不達標的污水,居民環保意識差,隨意向河道傾倒垃圾、排放生活廢水,造成水環境嚴重惡化。試問,再美麗的城市,其穿越市區或圍著城市轉的河道是一河黑水,散發的是撲鼻的臭氣,這樣的環境別說引進投資項目和開展旅游,人們經過時都會掩鼻而過。在污水環境中生活不僅生活質量不高,而且嚴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3、保護和改善水環境是實現人水和諧的關鍵
在人水不和諧的諸多因素中,水環境污染是為突出、為關鍵的因素,從人類對水的需求看,涉及到水質和水量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我國有許多水庫由于沿途有污水排入,其污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素會在水庫中因水流穩定而大量積聚,產生水體的“富營養化”引起藻類大量生長,造成飲用水源污染。據全國十個流域798座城市調查,近年來水污染嚴重地區,肝腫大、貧血、皮膚病、膽結石、少白頭、少禿頭、畸胎、怪胎、痢疾等病日益增加,癌癥發病率高出對照區幾倍到幾十倍,另一方面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大大高于地震和洪水所造成的損失。發達國家90年代污染損失占GDP1%—2%,發展中國家污染損失占GDP的8%—17%,我國現在一年的環境污染損失中,水體損失占43%。
當前世界各國對防治水環境污染都采取了積極的對策,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僅從天津市對水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可歸納如下:
3.1政策法規方面
我國先后出臺了“防治水環境污染和保護水環境”的法律、法規。天津市近幾年也相繼發布了“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同時還對“防污、治污、排污”以及污水資源化、“藍天碧水”行動做出了詳細的規劃。
3.2在經濟政策方面
對污染水環境加大了處罰力度,對利用中水的企業給予優惠,對開展水環境治理和保護的部門、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和相關獎勵。
3.3在工程與技術措施方面
按照“河湖溝通,水系相連,水繞城轉,水清船行”的大都市水利治理目標,先后實施了北運河、外環河綜合治理和海河堤岸改造、河道清淤工程,帶動了津河等12條共計107km市區河道的綜合改造,治理農村骨干河道300余km,實施了投資近24億元的引灤入津水源保護工程,開始了以水文化為核心的引灤生態風景一條線建設。在城區排污規劃上,到2008年,天津市規劃的6座大型城市公共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日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199萬m3,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在水庫、河道水污染治理上,采取了許多先進實用的新技術,如:生物技術、優勢菌技術、潛流濕地技術、生物膜法技術、射流暴氣增氧技術等。
目前,市區河湖水系初步實現了循環溝通。水利工程已成為防洪保安帶,綠化風景帶,旅游服務經濟帶和文化休閑帶,其中北運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被建設部授予“中國人居環境榮譽獎”。引灤工程宜興埠管理處水文化展示園建成5年多已接待國內外來賓參觀近萬人,2004年該處被國家八部委評為全面保護母親河先進單位,2005年又被推薦為全國綠化模范單位。這些都表明人水和諧與水環境保護是密不可分的。
人水和諧不是抽象的,它是歷史的、發展的、具體的,在不同的自然、經濟、科技、法制及人們對水環境自覺的保護意識等條件下,人水和諧的水平和目標也不盡一致。人水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課題,是一項需人人參與的系統工程,要實現人水和諧的目標,不僅需要技術、經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政策法規和人們先進的思想意識的支持。天津市水務局宣告成立,這對天津市實現水資源統一管理、加快生態城市建設、為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提供水資源保障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們力求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人水和諧建設,尋找和探索實現人水和諧更加有效的途徑。